查看原文
其他

丹麦教育: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快乐的自己——回归童真的丹麦式教育

曾敏敏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聆听窗外声音】,致力自我超越!


德国父母与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德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是怎样的?

日本学校还要上“家庭课”?原来这才是生活化教育该有的样子

美国注重孩子的哪些习惯塑造?

儿童发展的三项关键能力——带你全面了解英国的小学教育

用大量阅读取代课后作业:一所美国小学的提分和减负秘诀

......


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快乐的自己

作者|曾敏敏


丹麦有着最美丽的童话,有着最迷人的乐高,在2016年,丹麦再次被宣布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国外网站Bright Side决定仔细研究一下丹麦的学校教育,看看他们是如何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快乐的自己。相信每一位希望孩子快乐成长的爸爸妈妈们都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长大。



1.

做第一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丹麦学校教育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启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在建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如何提升自己。学校鼓励每位学生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人的价值是因为个人素质和能力。无论他们今天在学校成绩如何,无论明天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才能而在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授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因此,丹麦几乎没有儿童脱离学校的教育。丹麦学校教育并不是选择优秀的人才而是希望能够帮到每一个人。



2.

知道如何做自己和能说会写同等重要。


丹麦的学校,课程安排的第一目标是鼓励个性发展。这可不是一句空谈,丹麦教育法规定:初级教育不仅要为儿童提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或者预备班)则需要扩大儿童的词汇量、让他们熟识校园守则、学会宽容,为融入今后的集体生活做充分准备。



3.

坚决反对死记硬背。


学校鼓励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进行实验,并独立地分析缘由。学生必须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老师。此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事物有独立成熟鉴别能力,能够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丹麦教育着重灌输给学生一种自尊自信,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这样的思想。


丹麦的教育认为,今后适应社会的最基本素养是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而从教科书中记住的那些段落,可以说没什么重要。



4.

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受远比什么成绩重要。


如果只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那么丹麦教育绝不会是顶尖。那么,为什么丹麦会是全球教育水平前十之一,会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三好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丹麦,人们认为重要的是:享受学习,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种无休止的痛苦,只有在周末才能稍事喘息的经验。


对于那些尚未清楚在生活中想要做什么或者一些在人际交往上有困难的年轻人,丹麦教育系统还提供了一个参加Efterskole的机会。就是年龄在14至18岁的青少年可以花上一年的时间在一些特殊学校学习,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做什么。这些特殊学校主要是包含那些普通学校没有涵盖的那些领域,比如体育、艺术或手工特长等等,以帮助那些丹麦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和发展他们的天赋。


丹麦教育努力营造一种互助互爱的氛围,尤其是对那些努力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5.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机会。


只有11%的丹麦人会把薪水作为择业的重要考量因素。在一个人们支付着世界上最高的赋税国家,只一味追求高收入是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一个人完全从金钱方面考虑而忽视个人兴趣地去从事一项职业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丹麦人在进入学校的第一课。


丹麦职业指导系统的主张是,选择一个能让你快乐的职业。他们为此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帮助高中学生选择符合他们未来愿望的高等或中等教育机构;在大学或其他更高的机构,定期举行会议,让学生可以与教师单独讨论他们的未来计划。根据调查,50%的丹麦年轻公民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自由选择他们的可以掌控的未来。


丹麦被称为是拥有“真正的社会流动性”的国家。这意味着无论什么社会阶层,在那里每个人都可能成功,因为丹麦的教育是免费的,由国家补贴。所有学生,无论其实际情况如何,都会得到足以支付其教育和生活费用的津贴。


本文转载自知乎作者曾敏敏的文章。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阅读参考——

回归童真的丹麦式教育

作者|王艳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丹麦人的教育理念一直被外界称赞,人口500万,却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丹麦的乐高积木、丹麦主张“自由第一,人人平等”的大教育家格隆维……丹麦的教育有何奥秘?亲历“丹麦式”教育给笔者留下了诸多印象。

印象1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走进每一间小学教室,感觉就是走进了我们的幼儿园:无论是墙壁上的音标、图画,还是随处悬挂的学生作品,或是可以席地而坐的地板和地毯等,教室的布置都是为了孩子们的需要,孩子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丹麦小学每个班级最多只允许有28个学生。在学校里,一年级新生的课程以丹麦语为主,辅修一些简单的数学、音乐、美术和体育课。他们没有家庭作业,下午2点以前结束全天的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增设英语课,五年级时学习德语,以后逐渐增设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科技和自然课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学校则重点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丹麦的许多学校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跨领域知识。有时,一个项目计划长达4个星期,孩子们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研讨,每组都由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共同组成,他们不是被动地听课,而是主动做实验或上网查资料。

在教师层面,丹麦语、数学、英文、信息技术和科学等8个不同领域的教师打破各自授课的框架,在一旁随时协助,帮孩子们在他们探索主题的过程中,同时学习丹麦文、英文、数学和科学等跨领域的知识。除了创新项目,学校也设计了“怪兽”计划和“如何创造好生活”的科学计划,也有例如“友情”等加强学生的社会化能力的课程。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变得更主动、更好奇,并且热爱学习新知识。

每个月,小学生都有机会到大自然里面,到森林、动物园、古堡、海边、农场等。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户外运动和玩耍及融入大自然的学习在丹麦是必需的,也是孩子们的最爱。除了课堂,其他各式各样的活动非常丰富。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之后,学生根据兴趣分组,小组内部学生自己安排每个人的任务,通过网络及自身的观察、询问、讨论、整理,得到一份最终的报告。每个组会在全班面前通过制作的演示文件,说明自己组报告的内容。在丹麦,人们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孩子大于天,做一个孩子本身就有价值。丹麦的孩子,有自由、有时间、有空间玩耍,能接近大自然、爬树等。

每到期末,丹麦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上只有4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最希望学习的事情。许多还不会写字的孩子会在4个格子里用图画表达。这份“四格成绩单”是每学期末老师与家长面谈的根据。

丹麦学校不评选“模范生”,人们更关心那些落后的学生。因为那些已经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么环境里,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现。没有模范生,只有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别人比较的文化。


印象2
课程注重能力培养

丹麦的实践教育丰富多彩,开设的烹饪课、手工课、缝纫课、木工课贯穿小学各个年级。它不仅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也通过手脑并用打开孩子的思维,并且开启初步的职业认知。丹麦家长强调孩子首先要先成为一个具有生存能力的人,照顾好自己,才可能照顾别人,才有可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类课程每周两次,每次用时两节课(大概90分钟),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按年级分成3个组,每3个月轮换一次。参观时,我们最先走进的是缝纫课教室,看见男女学生各自做着抱枕,或裁剪,或缝边,或测量尺寸。有个男孩子就坐在教室的地板上,为抱枕填充丝绵,很认真、很仔细。在教室后面的柜子里,整齐地用收纳盒放着需要的各色绒线、剪刀等。

木工课上,学生们拿着电钻、锯子等工具,在自己的操作桌上,兴致勃勃地制作着物品。在烹饪课的教室,刚一踏进教室门,就闻到了一阵浓浓的香气,原来孩子们在制作烙饼、熬制浓汤。他们兴致勃勃且动作娴熟地操作着,或在煎锅中倒着油,或在揉着面,或在调着浓汤……

在这里看不见手忙脚乱的场景,不管最后制作的味道如何,这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老师只是在孩子们需要咨询时,才去给予帮助,而大多时间,孩子们都是根据教室里的“食物制作方法说明”来自行解决。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就是协助者,而真正的主角是孩子们。孩子们会品尝完自己的劳动成果后清洗锅碗、盘子,为下一个来上课的班级做好准备。


印象3
让阅读成为习惯

在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市的路边,笔者发现好几个天蓝色的小书箱。当地老师说,这样的书箱在丹麦城乡的路边或公园里随处可见,是图书漂流的一种。民众可以把喜欢的图书拿回家去读,也可以把自己家闲置的书拿来分享。我也很关心丹麦孩子的阅读情况。

我们在斯莱特小学参观时,五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阅读课。老师告诉我们,小学阶段规定每个孩子每天至少阅读20分钟,老师不规定书目,也不检查。到了二年级,学生就要写研究报告,若不读书,不会查阅资料,那就完不成作业,所以他们会很自觉地坚持读书。

五年级学生一个学期要精读、深读三本书。老师会给出几个开放性的题目,孩子们在读完一本书后选择来做——读这本书之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制作书的封面和插图;在书中某些场景下,如果你是主人公,用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主人公的对话;如果你是作者,设想一下这个故事会如何延续,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看完这本书,根据体会写一首诗;将书合上、闭上眼睛,将脑中产生的画面画下来。孩子们经过读书、理解、思考、创作插图、写自己想法这些过程,锻炼了阅读、理解、表达、写作、创造、语言、想象力等。

由此可见,“丹麦式”的教育,是一种不竞争、不比较、低控制、低评价的教育,一种自由宽松、自然生长的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作者:王艳芳。《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2日第6版 版名:环球周刊·国际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